通過與眾多客戶的溝通,很多人搞不清這些GPS定位方式的概念,達盟GPS小編整理一下,
試圖用簡單的語言讓大家都能了解這些概念。
所謂GPS輔助定位,就是在GPS設備在定位之前,通過網絡獲取當前GPS設備位置的GPS衛(wèi)星的星歷/歷書
(參考前文– 《星歷與歷書的區(qū)別 ? 星歷/歷書與GPS三種啟動模式的關系》 )的數據,以加快定位的方法。
即加快TTFF(Time To First Fix–首次定位時間)的方法。
GPS,北斗,GLONASS,GALILEO等的輔助定位類似。
每家GPS芯片廠商的定義的名稱不同,但基本原理都差不多。
下面以AGPS(Assisted GPS,輔助GPS)為例說明一下原理與流程。
我們知道,GPS接收器(這里GPS設備,GPS定位器都是一個意思)的TTFF慢是GPS的一個硬傷,
其原因就是因為GPS接收器必須搜索到4顆有效的衛(wèi)星信號才能3D定位,必須從24顆GPS衛(wèi)星中一個一個搜索,
這是TTFF時間長的主要原因。
通過AGPS,從蜂窩網絡/IP網絡下載當前位置的可用衛(wèi)星信息(包含當地區(qū)可用的衛(wèi)星頻段、方位、仰角等信息),
從而避免了全頻段大范圍搜索,使首次搜星速度大大提高,時間由原來的幾分鐘減小到十幾秒鐘。
AGPS流程
如上圖所示,AGPS中從定位啟動到GPS接收器找到可用衛(wèi)星的基本流程如下:
(1)設備從蜂窩基站獲取到當前所在的小區(qū)位置(即一次COO定位,Cell of Origin,即基于Cell-ID的定位技術)
(2)設備通過蜂窩網絡將當前蜂窩小區(qū)位置傳送給網絡中的AGPS位置服務器
(3)APGS位置服務器根據當前小區(qū)位置查詢該區(qū)域當前可用的衛(wèi)星信息(包括衛(wèi)星的頻段、方位、仰角等相關信 息),并返回給設備
(4)GPS接收器根據得到的可用衛(wèi)星信息,可以快速找到當前可用的GPS衛(wèi)星
至此,GPS接收器已經可正常接收GPS信號,GPS初始化過程結束。AGPS對定位速度的提高就主要體現在此過程中。
接下來過程與傳統(tǒng)GPS定位完全相同,GPS接收器接收當前可用衛(wèi)星GPS信號,解調并進行一定處理,根據處理后的信息進行位置計算,得到最終的位置坐標。
現在市場上主流GPS芯片為MTK,U-Blox。
AGPS為2個廠家都使用過的名稱。EPO,HotStill為MTK定義的方式。
與u-blox的AssistNow OffLine,AssistNow Autonomous 對應。
其中HotStill與AssistNow Autonomous不一定要聯(lián)網獲取數據,一般根據接收到的廣播星歷算出未來的星歷,這2種方式因為精度低所以使用的比較少。
u-blox的AGPS 升級成 AssistNow Online。
下面2個表是MTK與U-Blox的GPS輔助定位的精簡總結表。
MTK輔助定位方式:
U-BLOX輔助定位方式: